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點贊俄羅斯作家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評價這部作品對大時代的變革、人性的反映非常深刻;2014年2月7日,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媒體專訪時,一口氣列舉了包括肖洛霍夫在內的11位俄羅斯作家的名字,并說“他們書中很多精彩章節和情節我都記得很清楚”。1965年,肖洛霍夫的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9年8月23日晚,由這部經典改編的話劇來到了北京,受到了中國觀眾的熱情點贊。來自俄羅斯圣彼得堡馬斯特卡雅劇院的8小時超長大戲《靜靜的頓河》在北京天橋劇場首演成功。從傍晚6點到將近凌晨2點40分,在天橋劇場,全場觀眾的呼吸跟隨著俄羅斯青年演員們的呼喊、舞蹈、吟唱而起伏,沉醉于舞臺上那個頓河岸邊的哥薩克世界。
這部大戲改編自前蘇聯作家米哈伊爾·肖洛霍夫歷時14年創作的同名長篇小說,故事描繪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蘇聯國內戰爭結束的動蕩年代,哥薩克民族歷經波折的生活、頑強的斗爭與偉大而悲劇性的愛情故事。話劇《靜靜的頓河》首演于2013年5月,此次受邀參加首屆驅動戲劇邀請展,8月23日、24日,在北京連演兩場。此后,《靜靜的頓河》將前往上海巡演。
8小時仿佛一瞬
不同于一些超長話劇觀演途中觀眾或猛灌咖啡或狂囤食物,憑借原著小說扎實的文本和演員精湛的表現,完整看完《靜靜的頓河》似乎并沒有太大壓力,很多觀眾表示,將近9小時的觀演一點兒也不枯燥,很容易就投入到舞臺營造的情境中去了。
演出于凌晨2點40結束時,一層觀眾全部起立向演員們鼓掌致敬。81歲的陳薪伊導演特別高興地告訴記者,太好看了,這個年齡全程都沒有感到疲倦,自己小時候看過《靜靜的頓河》的小說和電影,這次看到舞臺上的表演還是被震撼了,是那段歲月的記憶。
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郝戎驚嘆道:“沒想到在凌晨三點這樣一個時間,觀眾還是充滿著這樣的熱情,也沒有想到俄羅斯演員演了九個小時激情還是那么飽滿。”在他看來,觀演互動如此熱烈,本身就是對這次演出的一種褒獎,“導演的功力、對戲劇藝術的理解已經非常嫻熟,值得中國藝術家借鑒欣賞,互通有無。”
諾貝爾文學獎巨著終現舞臺
肖洛霍夫憑借《靜靜的頓河》獲得196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改編后的四幕8小時的劇情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梅列霍夫家和科爾舒諾夫家是好朋友。梅列霍夫家的格里高利和鄰居阿克西妮婭有了戀情以后,卻和科爾舒諾夫家的女兒娜塔莉亞結婚了。隨著歷史與命運的發展,格里高利和阿克西妮婭的愛情一直延續至走向死亡。初生的世界大戰和隨之而來的悲慘事件從根本上改變了劇中每個角色的生活。俄羅斯哥薩克人數百年的生活方式被摧毀,看似牢固的家庭紐帶被打破,意識形態的差異讓一家之親的人們站在“不同的隊列”……
這部作品的抒情性和史詩性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格里高利·梅列霍夫的個人悲劇與不和諧的世界秩序有關,在這種不和諧的世界秩序中,新的方式與他的道德觀格格不入。格里高利的征途是一個得到和失去的征途,是一個錯誤與失敗的征途,是整個俄羅斯人民在上個世紀初所經歷的征途。這樣的鴻篇巨制決定了話劇的體量,導演格里高利·科茲洛夫說:“《靜靜的頓河》最初是24個小時,其間包括演員幕間休息時間,現在8個小時的版本已經是最精華的部分了。”
我也很想在舞臺上像他們一樣激情并充滿想象的創作角色
23日來看演出的觀眾中不乏中國戲劇界的著名導演和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演員濮存昕表示:《靜靜的頓河》讓我開眼長見識了。精彩的巨大能量的表演,舞臺巧妙簡捷而多變,俄羅斯、哥薩克民族獨特的性情,品質強烈地震撼著我。看別人的戲想自己的事,我也很想在舞臺上像他們一樣激情又充滿舞臺想象地創作角色。
記者了解到,此版話劇作為馬斯特卡雅劇院的鎮院之寶,也獲獎無數。其中包括圣彼得堡 “金索菲特”獎最高戲劇獎、2014圣彼得堡政府獎、2014圣彼得堡青年戲劇獎、2012-2013圣彼得堡最佳演出項目,并在第十二屆新西伯利亞國際圣誕藝術節(2017)、第十二屆莫斯科國際戲劇論壇(2014)、2018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工廠夏季藝術節斬獲大獎。
大師級導演率“親兵”上陣 實力搬演鴻篇巨制